36565-解读呼吸合胞病毒:从感染到防护
你的位置:36565 > 新闻动态 > 解读呼吸合胞病毒:从感染到防护
解读呼吸合胞病毒:从感染到防护
发布日期:2025-10-12 14:37    点击次数:194

近期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

分享了孩子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而出现中重度症状的经历

有孩子因此住进ICU

有家长甚至还签了"病危通知书"

专家介绍,本轮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从立秋后病例开始增多,开学近两周有持续小幅上升态势。往年,它的流行期从10月中旬开始,今年流行期有较明显提前。预计今年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周期可能会比较长。

从门诊病例来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孩子大多为轻症,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1到2周内可痊愈。

不过,6月龄以内早产儿、免疫力较弱的少部分患儿,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中重度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肺炎、呼吸衰竭、脑炎等疾病,甚至死亡。

展开剩余70%

值得一提的是,RSV感染的危害并不会随着宝宝出院而完全消失。大量研究证实,婴幼儿时期严重的RSV感染,与儿童期乃至成年后反复的喘息和哮喘发作密切相关。一次感染,可能影响孩子长期的呼吸健康。因此,专家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痰、呼吸费力等情况务必要尽早就医另外也要加强家庭成员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

合胞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RSV,但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目前我国尚无上市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早于1956年发现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被形象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属于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为非节段性单股负链RNA病毒,能导致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呼吸道感染,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如何传播?

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都可传播病毒,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如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主要为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有什么症状?

RSV感染可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且RSV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护儿童免于再次感染。

该如何预防?

目前国内尚无可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也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也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做好家庭环境卫生清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流行高峰季,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区域,必须前往时戴好口罩;避免与有感冒症状的人亲密接触,比如亲吻、握手,不要和别人共用杯子和餐具等。

发布于:北京市

相关资讯